一、施工準備。施工前應認真閱讀設計施工圖,按設計圖紙,在混凝土粘鋼位置測放打磨控制線,待打磨工作完成后補加粘鋼位置線。 二、表面處理。表面處理是最關鍵的工序,包括加固構件粘合面處理及鋼板粘合面處理。
對于混凝土構件粘合面,應根據構件表面的新舊程度、堅實程度、干濕程度,分別按以下四種情況處理:
(1)對很舊很臟的混凝土構件的粘合面,應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滌劑,刷除表面油垢污物;再對粘合面進行打磨并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粉粒,除去2~3mm厚表層,直至完全露出新面(處理后,若表面嚴重凹凸不平,可用環氧修補砂漿進行修補);在粘貼前粘合面用丙酮擦拭干凈待完全干燥。
(2)如果混凝土表面不是很臟很舊,則可直接對粘合面進行打磨,去掉1~2mm厚表層,用壓縮空氣除去粉塵,用丙酮擦拭干凈待完全干燥。
(3)對于新混凝土粘合面,先用鋼絲刷將表面松散浮渣刷去,打磨去除浮漿、粉塵后,用丙酮擦拭干凈待完全干燥。
三、組裝焊接根據圖紙或洽商要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對鋼材進行組裝焊接,角鋼與原結構柱盡量貼緊,豎向基本順直,如原結構柱出現較大偏差,應進行順直處理,綴板與角鋼搭接部位須三面圍焊,焊縫應符合設計及《建筑鋼結構焊接規程》要求。
四、驗收焊縫現場負責人檢查焊接工作,請總包及監理驗收,填寫《隱檢記錄單》。
五、.埋管注膠 (1).焊縫檢驗合格后,用環氧砂漿沿鋼材邊緣封嚴,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埋管位置及間距。如不埋管,可在角鋼和綴板上鉆φ6注膠孔,孔間距不大于500mm。 (2).嚴格按結構膠說明書提供的配比配制,攪拌均勻后方可使用。一次配膠量不宜過多,以40~50分鐘用完為宜。 (3).用氣泵和注膠罐進行注膠,注膠時豎向按從下向上的順序,水平方向按同一方向的順序,注膠時待下一注膠管(孔)溢出膠為止,依次注膠,直至所有注膠管(孔)均注完。最后一個注膠管(孔)用于出氣孔,可不注膠,注膠結束后清理殘留結構膠。
六、刷防銹漆。粘鋼表面刷一層防銹漆。 七、竣工驗收結構膠固化后用小錘輕輕敲擊鋼材表面,從音響判斷粘接效果,如有個別空洞聲,表明局部不密實,須再次高壓注膠方法補實。 |